新闻资讯

医械圈最大福利!二、三级医院都要设置一个科
时间:2017年07月11日 16:14      来源:北京身心康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6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下发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康复产业发展八条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康复医疗器械,或将迎来 “最牛”的生产和销售机遇。

  我国现有2亿多老年人、8500万残疾人,是世界上康复辅助器具需求人数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发展康复医疗器械,机遇得天独厚,国务院提出,要到2020年使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规模突破7000亿元,目前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也才3000多个亿。

  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 ,并进一步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拉开了扶持康复医疗器械的序幕。截止目前,全国不少省份也都已经出台了加快本身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康复辅助器具归属医疗器械,政府对其的强有力扶持,对医疗器械行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来说,无异于是大利好。

  福建省在《通知》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95%的二级及以上医院都应设置康复医学科,5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康复治疗室,以及要打造康复医学领域的国家重点专科。

  相关扶持措施,还包括由政府购买、为老年人的社区养老配备康复医疗器械和服务等。在拓宽康复医保的范围上,则明确营利性康复服务机构也能享受基本医保报销政策。

  而在对康复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的扶持上,措施更多,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年产值2000万以上规模的生产企业达10家,培育亿元以上规模企业5家。

  下面为大家简要介绍下《通知》中提出要实施的八大措施:

  一、健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一)加快康复机构建设。

  “十三五”期间,全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95%(中医医院90%)设置康复医学科,每个设区市建立1~2家康复服务示范中心,5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康复治疗室。

  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康复治疗室纳入“十三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工程,加强标准化建设,推进基层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二)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能力。

  加强各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

  “十三五”期间,力争1~2所省级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列入国家重点专科,1~2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达到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标准,4个中医(中西医结合)康复专科列入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力争到2020年,我省康复医疗产业收入达到140亿元。

  二、拓宽康复医保范围

  (三)扩大基本医疗保险。

  合理确定运动疗法等康复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逐步将临床广泛应用、确有疗效的医疗康复服务项目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减轻参保患者负担。

  支持符合条件的康复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范围。

  社会资本创办康复服务机构享受基本医保定点准入政策。

  (四)开发商业健康保险。

  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为参保人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干预等服务。

  力争到2020年,我省康复产业方面的商业健康保险保费规模达到270亿元。

  三、促进康复服务融合发展

  (五)发展康复养老产业。

  推广社区康复养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具有康复功能的综合性养老社区,提供中高端康复养老服务产品。

  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康复机构或与康复机构合作建立康养综合体。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中配备康复辅助器具设备。

  力争到2020年,我省康复养老产业收入达到700亿元。

  (六)推广康复体育产业。

  在体育运动和商业健身中植入功能评估和功能训练,制定科学运动目标,推广运动处方。

  (七)鼓励康复旅游结合。

  鼓励各地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康复养生产业,提供怡情环境中的康复服务。

  (八)推进全面健康管理。

  推动康复服务与健康体检结合,将功能评估作为体检的重要内容,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转移到对疾病的预防、保健、康复上。

  开发中医健康状态评估系统,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逐步增加政府采购的康复服务类别和数量,落实各级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

  四、培育壮大康复制造业

  (九)扩大康复设备供给。

  针对家庭、养老机构和康复机构不同需求,开发各类康复辅具和康复设备。

  大力扶持康复机器人、康复功能评估设备、康复治疗训练设备、远程监测设备、可穿戴式终端设备等专业化、智能化康复设备产品制造。

  国产康复辅助器具能够满足要求的,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须采购国产产品。

  (十)打造康复辅具产业园区。

  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打造一批示范性康复辅具产业园区和生产基地。

  (十一)加强辅具质量管理。

  强化康复辅助器具企业产品质量意识,开展质量管理示范活动,鼓励企业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相关认证。

  (十二)提高康复产品竞争力。

  鼓励科研院所建设康复设备检测平台,为康复制造业企业提供有关信号检测、电磁兼容性预测试服务工作,提升企业的康复医疗器械检测检验能力。

  到2020年,我省康复辅具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200亿元。

  其中年产值2000万以上规模企业达10家,培育亿元以上规模企业5家。

  五、提升康复产业创新能力

  (十三)加大创新能力建设。

  支持高校、医院、企业加大对康复技术创新、康复辅助器具的科技研发。

  支持福建中医药大学加快建设中国康复产业研究院。

  (十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康复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或认定为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

  (十五)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搭建康复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拓宽产业融资渠道。

  (十六)支持康复产业协同创新。

  建立康复产业项目动态储备库,对符合条件的产学研联合创新康复产业项目,优先纳入省直相关部门科技创新专项予以支持。

  六、加强康复人才培养

  (十七)扩大康复学历教育规模。

  加强国际国内院校合作交流,提升康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十八)加强康复职业培训。

  开展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行康复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实行执证上岗。

  (十九)支持引进高端人才。

  支持符合条件的康复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康复专业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康复机构之间合理有序流动。

  七、推广康复产业新模式

  (二十)开展“互联网+康复服务”。

  推动新兴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融合创新,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康复医疗、康复养老等新兴服务模式。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建立医院、社区、患者三者共同参与的康复管理模式,建设适应居民多层次康复需求、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康复服务体系。

  按照康复医疗分级诊疗流程,实施以远程医疗服务为核心的县域医疗服务协作平台建设,为康复远程诊疗、评估训练等提供技术支撑。

  依托福建中医药大学,发挥康复医疗技术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作用,开展“互联网+康复服务”数据采集、标准化、分析等研究,为康复医学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催生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居家康复等方面的康复医疗服务的新产品新业态。

  (二十一)加快“互联网+康复制造”。

  以“互联网+康复制造”为核心,充分利用现有技术交易网络平台,促进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线上线下交易。

  力争到2020年,我省移动康复服务产业收入规模达到35亿元。

  八、优化康复产业发展环境

  (二十二)完善法规政策体系。

  完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管理和市场监管的法规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和配置服务管理制度。

  (二十三)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健全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体系。

  (二十四)发挥标准导向作用。

  加快重点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管理、服务标准制定、修订,健全康复辅助器具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对市场的规范作用。

  (二十五)引导认知康复知识。

  将康复预防、康复医疗、康复辅助器具应用等康复知识纳入社区健康教育内容,增强全社会对康复服务和康复辅助器具的普遍认知,建立治未病、早预防、积极康复的意识,合理引导康复服务社会需求。

  (二十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鼓励康复辅具制造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技术、产能、贸易等国际合作。